聯系方式
地址:唐山市豐潤區曹雪芹東道60號二局辦公樓五樓
電話:0315-3230055
淺談中西宗教建筑藝術之差異
發布時間:
2012-11-19
瀏覽量:
淺談中西宗教建筑藝術之差異 簡介:宗教觀念、傳統文化和藝術趣味的不同,造成了中西宗教建筑藝術的差異。西方宗教建筑重在外現人心中的宗教激情和超人性的迷狂,中國宗教建筑追求精神的寧靜與平安;西方宗教建筑重物質,重外觀,帶有“雕刻”的意味,中國宗教建筑重精神,重意境,具有“繪畫”美。
關鍵字:中西,宗教,建筑,藝術,差異 中國和西方的傳統建筑藝術有許多重大的差異,它們主要是由中西民族在倫理觀念、心理氣質、宗教意識、傳統文化、術趣味等諸多方面的不同所造成的。分析這些差異,對于如何了解和欣 賞中西建筑加深理解中西其他藝術有著重要的作用本文只就中西民族在宗教觀念、傳統文化和藝術趣味上的不同談談他們在建筑藝術上的反映。 中 西傳統建筑的藝術氣質,在宗教建筑方面體現得較為突出。古埃及的君主利用宗教的神秘來統治國家,因此,宗教對埃及藝術和建筑產生了重要影響。埃及人堅信人 死后還能復活,這種對死亡的認識促使歷代法老把大量精力花在建筑陵墓和廟宇上。金字塔和神廟建筑非常巨大,龐大的體積和重量,給人以精神壓力,讓人心中產 生巨大恐懼和壓抑。尤其是著名建筑卡納克神廟,它有直徑3.5米的圓柱134根高達21米,全部是石質的。神廟是王權神化的集中體現。
希臘人在對神的信仰上不遜于埃及人。希臘神話是希臘藝術的土壤,希臘人幾乎把每一種自然現象都解釋為神的作用,賦予神以人的面貌、性格和思想情感多神教的信 仰左右著希臘人的社會生活,神廟就是城邦的象征。在建筑上創立了多利安、愛奧尼、科林斯三種石柱式風格。這三種形式在古代西方建筑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古羅馬人也接受了這一概念,所以古希臘和古羅馬人在建筑上留下的最重要的作品就是神廟。 中世紀的歐洲,人們又被基督教更濃的神學所籠罩。教堂作為城市的標志,是城市繁榮和力量的象征?!斑@一時期的人民都是狂熱的宗教信徒,甚至統治者都不例外,唯一的知識就是背誦禁欲主義信條和圣經詞句。這時期的藝術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充當上帝與教會代言人的角色?!卑菡纪ナ?、羅馬式、哥特式教堂就是這一社會現實最好的建筑體現。所以,反映神權的宗教建筑在歐洲建筑史中長期占據著主流地位。歐洲的教堂多用石頭建造,著名的教堂工程都十分巨大,經常要經歷十幾年或上百年的時間才能建成。
西方的宗教建筑重在外現人心中的宗教激情,把人內心中的迷惘和狂熱、幻想和茫然都化成實在的視覺形象,借助這形象進一步把人的情感推向更高的境界。除希臘神 廟外,西方宗教建筑都浸泡在沸騰的激情中,超凡的巨大尺度,強烈的空間對比,神秘的光影變幻,配以雕刻的體形,激情飛揚的動勢。這些在埃及、拜占庭、羅 馬、哥特、巴洛克的神廟和教堂甚至于現代建筑(如巴黎近郊的勒·西蘭的圣母教堂1922-1923)④中都可以找到大量的例證。即使是文藝復興和古典主義時期的教堂也不能完全擺脫這種建筑結構。盡管有不同程度上的差別,但它們在表達宗教的非理性這一方面是共同的,其作用都在于通過建筑藝術來感染人的理性,強迫人們跟隨傳教士走向彼岸。 這種特點在哥特式教堂中表現得尤其突出,那垂直向上飛騰的動勢最為迷人,又尖又高的群塔,瘦骨嶙峋的筆直束柱,袒露的骨架結構,飛拱尖券,彩色玻璃透過來的富于變化的彩色光線使人產生一種騰空而起、飛向天國的神秘宗教情感,似乎人們的靈魂也隨之升騰,一直升到上帝的腳下。 而中國社會發展史決定了中國建筑藝術要沿著自己的道路發展。
中國社會發展的初級階段——奴隸社會,統治者為保其地位的永恒,產生了一系列的統治思想:“天”、“禮”、“孝”思 想,并以這種思想教育后代。知識只能在統治階層中傳播,借以維持和鞏固他們的統治。而所謂宗教活動多依民間傳說中的鬼神、天、地以及奇形怪獸和巫師占卜祭 祀等為主要內容。所以至卜、史、巫、祝這些所謂的文化官也是統治者政權利益的維護者。這時期沒有固定化的神形和為之而產生的學說。從奴隸社會發展到長達兩千多年之久的封建社會里,中國建筑始終是以反映皇權的宮殿建筑為主流的?!吧瘛痹谥袊徊贿^是烘托皇權的一個工具而已。除東漢時由張道陵附會老子的“道德經”和莊子的“南華經”而 創立的道教為我國土生土長外,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等均為舶來文化。佛教是東漢時期由印度傳入我國并發揚光大。伊斯蘭教是七世紀中葉由中亞阿拉伯地區傳 入我國,但其散布地域在我國西北少數民族地區,對中原文化影響不大?;浇虅t在元、明時期由歐洲傳入我國。因此,在我國長達幾千年的正統思想基本以儒學為 基礎。
我國宗教建筑和西方宗教建筑大有不同,它從來沒有過分地陷入神學的激動和接受超人性的迷狂,而是要求一種精神的寧靜和平安。道教認為煉氣,服食丹藥是升仙途徑,其建筑多在深山壁谷之中。如道教勝地武當山主峰1612米,建有紫霄宮、太清宮、玉虛宮。禪宗主張在個人的內心中去尋求解脫,深山養息、面壁打坐、尋找平和寧靜。著名的五臺山、普陀山、九華山、峨眉山合稱我國佛教四大名山。山澗古剎隱現,林海梵語吟吟,云霧香火裊裊,寺在山中仿佛就是一幅畫卷?!皠x”是 梵語音譯,既可指佛國,也可指佛寺。中國的佛寺本身就是佛國精神的象征或凈土的縮影。人們在這里應該尋求到安全,體驗到解脫,一切都應該是普通人性所能夠 理解的。秦磚漢瓦、柱、梁、額、桁、枋、拱、椽的交織網絡構成建筑。中國的宗教建筑相比民用建筑來說是宏偉瑰麗的,但相對于代表皇權的建筑而言,始終處于 從屬地位。在都城,它沒有超過皇宮,在郡縣,沒有超過王府和衙署。我國的佛寺建筑實際就是世俗住宅的擴大或宮殿的縮小。
佛教紀念建筑物——佛塔,也充滿著世俗的情感,他雖具有高聳的形體,但卻不像哥特式尖塔那樣一味強調升騰,那層層塔檐削弱了垂直的動勢,仿佛升騰中時時回顧大地。中國佛塔也是世俗建筑樓閣的仿造。
中國建筑具有明顯的保守性,從技術上受到嚴重限制,使中國建筑幾千年來一直滿足于木質結構體 系,不能有更大的突破。由于材料的受力程度和尺寸的限制,木質結構不善于建造大尺度的、結構復雜和較大的、內部空間有豐富變化的建筑單位。比起石材結構 來,木質結構易建造。中國的都城,城中的宮殿可以在幾年或十幾年內就基本建成,在中國沒有西方經??梢杂龅降姆且习倌瓴拍芙ǔ傻氖慕烫?。易見到效果的木質結構建筑,其形象和風格已滿足了中國人的需要。木質結構的長期使用也使得這種體系的建筑藝術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而木質結構建筑 藝術的特點在于群體布局上。因此,欣賞中國傳統建筑的美,應著重品察群體美,它蘊含在群內的單體和單體之間,單體和院落之間,院落和院落之間形象的對比協 調,位置的呼應襯托,全群輪廓的高低起伏,平面的迂回曲折,空間系列的推進和轉換以及意境氛圍的隱現變化,高潮的托出和消解等之中。
就建筑單體形勢而言,中國建筑也頗不同于西方只注重外在形象的奇詭新巧、眩人耳目,而更多的存在于體、面、線、點的有機組合所顯示的整體和局部之間的關系,賦予的和諧、寧靜及韻味。 總的來說,中國建筑在氣質上更重精神,重意境,西方建筑重物質,重外觀。前者是群體的統一,內在而含蓄;后者是單體的突出,外在而暴露。這個區別,或可以從另一角度解讀中國人和西方人的藝術趣味之不同,簡言之:前者具有“繪畫”之美,而后者更多的帶有“雕刻”的意味。